購物車上裝掃碼器,無需收銀員10秒內可以完成支付
來源:襄陽日報
近日,位于襄州區東風汽車大道的好鄰居超市采用了一款新型智能購物車,消費者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操作,便可在10秒鐘之內完成支付。
與常規購物車不同,智能購物車沒有嬰兒專座,且比常規購物車小,在兩個扶手之間,有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智能購物、結算系統,在系統后方正對著購物框的位置,有一個掃碼器。
智能支付車
點擊一下,屏幕上出現一個二維碼,用微信掃描后,記者頭像出現在購物車屏幕上,此時就可以購物了。記者任意選取一件商品,將商品條形碼在掃碼器上掃描后放入購物車,屏幕上便出現“放入成功"的提示,隨后商品的價格,規格,單價等信息在屏幕左半邊顯示出來。被選入的商品不想要了,再掃描一下條形碼,就成功退貨了。
選購結束后,點擊結賬,商品明細顯示出來,付款時只需用微信掃一掃,5~10秒就能成功結賬。結賬后,購物車上的警示燈由白轉綠,顯示可以自由推出購物區了。如果消費者想要購物小票,可在手機微信上下載購物小票電子版。
自己買東西,自己結賬,會不會有漏洞,消費者能不能做假?記者買了幾個小金橘,稱重打價以后,又悄悄放入幾個以為能蒙混過關,放入購物車后,購物車顯示放入失敗。原來購物車自帶稱重功能,每個商品的數量,重量,價格都必須和結賬價相同,如果買瓶水喝一口,買一個雞腿咬一口,缺斤少兩或多斤多兩的情況都不能逃過購物車的“法眼”。
自動稱重的功能為商家帶來安全的同時也會有一定弊端。比如,單個商品必須用單獨的袋子裝,為了省袋子,把蘿卜和土豆裝在一個袋子中就無法通過購物車。同時,對于重量有浮動的單個售賣商品,也會出現不能放入的情況。比如火龍果按個賣,購物系統中提前錄入平均一個火龍果的重量范圍,如果消費者的購買的單個火龍果超重,顧客便無法放入購物車,此時必須要超市技術員進行授權才能放入。